沽源文苑

标题: 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打印本页]

作者: 一生何求    时间: 2015-5-1 08:03
标题: 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雨后更伤情。不如怜取眼前人。
    ——宋晏殊《浣溪沙》
    在岁月的长河里,时光永远迈着悠闲的步子,不知疲倦地向前流淌,而我们每个人,只是这条河流中的一粒细小的砂砾。无论岁月怎么流逝,时光永远是那么地葱绿,永远从容地书写着它的永恒。人从一棵新芽,一路沐过风风雨雨,再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从枝繁叶茂到叶落枝头,只能无比留恋地书写着生命的轮回。
    人生如南柯一梦,一枕黄粱,梦醒时那锅小米饭还没有蒸熟。韶华真的像一场梦幻,依稀来过,却又已走远。因而有许多人对年华的流逝,作出了许多无奈的感叹。在遥远的宋朝,有一个叫晏殊的人,他发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的慨叹。
    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能创作诗,有“神童”之称,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他仕途顺利,平步青云,位居宰相,一生显贵腾达。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主要作品有《珠玉词》。《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他惜才爱才好贤士,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均出其门下。《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可见晏殊是个胸怀坦荡的豁达之人。文如其人,从他的文字中可以品出其心性和胸襟。只有胸襟宽厚,有着明净思想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清透的文字。
    词的上阕,作者迎面就是一句“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直戳人心魄,让人警醒。大浪淘沙,浪淘尽了多少千古风流人物!人的生命在这浩瀚的宇宙中,显得是多么的渺小。生命的有限,时光的无限,这是人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春光易逝,盛年不再,生命只有一次,来世不过是人们的美好希冀,即使有来生,那也要等到下一个轮回。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无限地延续下去啊!
    “等闲离别易销魂”,人世间每一天都有离别的故事上演,每个人一生都会面对无数次的离别,而每一次离别都会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都会让人黯然伤神。面对这样的情形,与其感怀留恋,不如对酒当歌,消遣情怀,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时光。
    “酒筵歌席莫辞频”,指的是日常的宴会,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有文记载,晏殊“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欢,每有嘉宾必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然而,人生有相聚就有离别。
    词的下阕是作者设想之辞,气象宏阔,意境苍莽,以健笔写闲情,有刚柔相济之美。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雨后更伤情。”若是登高望远,放眼辽阔山河,则会徒然想念远别的亲友,会想到自己还有远大的目标没有实现,一种落寞惆怅的思绪会油然涌上心头,难以释怀。哪怕是独自守在家里,看到庭院中落花在风雨中飘零,也会感伤春光的易逝,繁华的不再。可叹年华如朝露,有什么可以留住韶华的脚步呢?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等待我们去做。我们不能让这样的感伤和痛苦占据心灵,要从这样的痛苦中解脱出,只有好好珍惜当下拥有的人和事。所以作者最后一句,给出了解脱困扰的途径,“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首词中,作者所写并非一时所感,也并非就单指离别伤春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一个人生观:时光有限,世事无常,与其徒然慨叹美好事物的流逝,还不如立足现实,牢牢抓住眼前的一切。
    晏殊一生荣华,位极人臣之殊荣,因而他迫切地想抓住眼前拥有的一切美好。他清醒地感受到,美好事物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世间有几人能有晏殊这样幸运?这样的机遇极低,有多少人奋斗了一生,历尽坎坷酸辛,苦苦挣扎宦海,最后还是抱憾而终。聪明绝世的晏殊,何尝不知这样的道理?因而他的文字总是富有哲理,劝慰人们要懂得珍惜眼前的事物,懂得及时行乐。
    对于寻常人来说,或许我们还在为自己的一个遥远的理想在奋斗,而因为这,却忽略了眼前拥有的亲情、友情,甚至牺牲了爱情。确实,我们应该给本无意义的人生,确立一个意义。但这样的意义是和亲情、友情、爱情相辅相成,互为动力,互为完满。
    一个人一生,能遇到一份纯净、真挚的感情不容易,如果不去珍惜,失去了将不能重来。倘若舍弃了金贵如舍利的真情,即使富拥天下,又能如何?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王安石年轻时,为追逐自己的理想,也曾“负了秦楼约”,等他晚年追忆时,后悔已不及。元稹年轻时为自己的仕途功名,辜负了热恋的情人,到了晚年,他自己良心难安,就以他热恋情人为原型,写了一部传奇《莺莺传》聊以慰藉。因此,我们要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事物,让我们短暂的人生尽可能不留下遗憾。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到麦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且不能走回头路。弟子们一路寻寻觅觅,总以为最大的麦穗会在最后,等他们走到麦田尽头时还是两手空空。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人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这个故事和晏殊的“不如怜取眼前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世间没有最大的麦穗,即使有,你也未必能看见,因而最大的麦穗就是眼前的那一颗!我们与其登高远眺,怀想那些遥远的人和事,不如活在当下,放慢追寻的脚步,好好珍惜眼前的拥有。
    好花不常开,盛年不再来,愿君多珍惜。
    在流年的转换里,请不要辜负眼前的幸福,让我们谨记:“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欢迎光临 沽源文苑 (http://bbs.guyuan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