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文苑

标题: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打印本页]

作者: 心雨    时间: 2015-4-20 10:51
标题: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意思是,父亲啊,生了我。母亲啊,养育我,抚摸我,爱护我,喂大我,教育我,照顾我,关怀我,出入抱着我。我要报答父母的恩德,父母的恩德比天还大,我怎么能报答完呢?这是两千多年以前的诗了,但写得情真意切。
    父母操劳一生,辛苦一生,为我们奉献一生。现在我们长大了,父母却在一天天老去。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每个子女都期盼父母长寿,为父母健康长寿而感到高兴,然而每个人都毕竟要离开这个世界,我想作为子女大都不愿意面对父母离去的事实。因此说父母的年龄在我们心里可能是一个最大的痛,因为每过一天,父母便衰老一天,与我们相伴的时间便会少去一天。每当我们推开家门高喊一声“爸爸或妈妈”,能有个声音答应你,那是一种多大的幸福,那是一个多大的快乐,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但我们可以拍着胸脯问自己:你知道父母的年龄吗?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你从心底孝敬自己的父母吗?
    对于我们做子女的来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不可忽视。一方面对父母的高寿表示高兴,利用一切机会孝敬他们;另一方面又应该为父母的高龄而感到恐惧,为父母的垂暮体衰而感到忧虑。因为我们能够陪在父母身边尽孝的机会已经不多。因此,作为子女,应该对父母关心孝敬,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每一点时光。只要父母健在,那便是我们天大的福分。不论我们年纪多大,不论我们地位高低,不论我们穷富,他们都不会嫌弃。在他们的眼中,我们永远是哪个长不大的孩子。我们始终都可以依偎在他们身边,分享自己的快乐,诉说自己的忧伤;我们始终都可以躺在他们的怀里尽情的欢笑,甚至放声的痛哭。他们每一句经验之谈都是肺腑之言,他们每一句唠叨都充满了爱与温暖。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像他们一样深爱着我们,也没有人能像我们一样带给他们快乐和安慰。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至深的悲凉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在”。真正到父母走了的那一天,我们就是嚎啕大哭、捶胸顿足、懊悔不已,那都为时已晚,时光永远不会倒流,世上也永远不会有后悔药。因此趁着父母健在之时,好好尽我们的一片孝心,让我们不要留下懊恼与后悔。
    二十四孝里有一个故事名字叫《戏彩娱亲》,主人公叫老莱子,他是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活到七十几岁,父母都还健在。他为了让父母开心,经常穿一些彩色的衣服,好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唱歌跳舞给父母看,有时还拿着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要千方百计让父母永远享受生活的愉悦,永远保持像婴儿和父母相处的那种令人愉快幸福的感觉。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告别的话语,也没有离别的场景,然而那一片自然的清纯的爱却拨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弦,每每读来,都是催人泪下。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健在的时候,子女就不要离的太远,应该经常陪伴在父母身边,与父母共同生活,关心他们、侍奉他们。明朝开国功臣刘基的《懊歌》中所说:“养儿图养老,无儿生烦恼。临老不见儿,不如无儿好。”有的人会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守着父母没出息。不着急,孔子又接着说“游必有方”。这也表明了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但也不反对儿女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如果出行,一定要有具体的地方和正当的目标。
    父母其实一生都在等着我们,等我们出生、等我们长大,等我们放学、等我们成人、等我们成家、等我们下班回家……但父母还能等我们多久呢?现在虽然科技发达了,有手机、有电脑,又声音,有视频,但不论声音和视频多么清晰,都永远比不上父母和子女面对面坐在一起的那种温馨。除了让父母衣食无忧之外,还是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吧,因为父母不会永远在那个老地方等你!
   




欢迎光临 沽源文苑 (http://bbs.guyuan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