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文苑
标题:
生育习俗
[打印本页]
作者:
爱情余味
时间:
2014-11-3 10:37
标题:
生育习俗
生子习俗 生殖是人类繁衍的第一件大事。在封建社会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说。宣化人也是如此,婚后中把生儿育女列在首位。人们往往将生儿育女与家庭的繁荣昌盛及家庭财产的继承,以及防老养老等联系起来。正因为如此,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求子。在婚礼习俗中,将有象征意义的枣、栗子、花生、核桃等缝在新婚夫妇的被褥里。枣、栗子、花生这些物品,一是寄托了人们对新婚夫妇的祝愿,二是表达了人们对“早生、优生、多生”的一种生殖观念。因为“枣”的谐音为“早”,“栗子”的谐音“立子”,合起来就是“早立子”。花生,即希望“花着生”,生儿也要生女,儿女双全,福也。老人们认为“五男二女”最佳。还有的在结婚时,用瓜子、花生、糖招待客人,也是取瓜籽“多子”,糖意为甜甜美美。宣化人生殖观念中,尤其是一些边远落后地区,媳妇生了男孩就会得到较好的营养,如生的是女孩,就会被歧视,有的地方还有弃溺女婴的现象存在。在这些人的心目中,认为男孩长大后,“能顶上事”。有了男孩,就意味着家庭有了传宗接代的,反之,被认为是祖上断了“香火”,对不起祖宗,本人也无颜面。婚后第一胎生了男孩,不论贫富,都会尽力庆贺一番,生了男孩要买糖,待客,做十二天,做满月,要炸糕,有了儿子要呼之为“大喜”。如果婚后第一胎生的是女孩,做父母的,做爷爷奶奶辈的会产生一种遗憾,给女孩起名为来弟、盼弟。现在,一家一胎化,生男孩的妇女仍然比别人有优越感。尤其是在农村或几代单传家庭中尤为突出。不孕妇女,被认为是妇女之过“不会生”,妇女本人也有低人一等感觉。
求子习俗 婚后一个月或数月后,有人就会问“有喜没”?意思是问肚子里怀上没有。如婚后数月甚至数年后都没有怀孕,就会引起多方注意,就会利用各种方式乞求神灵,求仙赐子。没有子女的人家要去“积善庵”许愿,再到娘娘庙、奶奶庙拴上一只瓷娃娃,回到家中数月后,怀孕了,到了四月十八庙会去还愿,大户人家送牛羊,送车马,送土地,百姓尽自己全力能送什么送什么。此外,由麒麟送子,观音送子以及各种各样贵子图像的年画,也都反映了人们求子的美好愿望。在宣化城乡,认干亲是一种常见的民俗事象。认干亲有多种含义,一种是怕自己有了孩子命短,找个已婚的人做自己孩子的干爹干妈,增强对自己孩子的保护。另一种是父辈相处的好,通过孩子认干亲,使这种交情得以加强巩固。还有一种就是无子女人家,他们认干亲除了心理上享受到做父母的快慰,隐性心理上就是通过认干亲盼自己也能生儿育女。另一种求子习俗是自己无子女,从亲戚家过继过来做自己的子女,大部分过继的是男孩,主要是为传宗接代、继承祖业及防老养老。过继亲戚子女因为有血缘关系,使财产不外流。领养子女,从根本上说,是求子无望者的最后手段,领养父母大部不希望子女及他人知道子女的亲生父母。计划生育成为今日社会新风俗时,宣化城区的已婚夫妇多数已破除了早生多生的传统观念,多子多福的习俗亦基本消失,在农村,子孙满堂的观念较过去有了很大程序的淡化,但是,求子习俗仍有遗存。
分娩习俗 坝上人有句古话叫“女人生孩子如同与阎王爷隔一层窗户纸”。因此,把孕妇分娩看作是一件大事。怀孕后可住在娘家调理,但是女儿绝不可在娘家生孩子。尤其有儿子的家族,更不允许闺女在娘家生孩子。在过去,民间有接生婆,孩子生下三天,接生婆要给新生儿洗澡,宣化人叫“洗三”,这是人降生以来第一次洗澡。洗婴儿也有讲究,生洗两眼,俗称“开天门”,再洗鼻子俗称“点龙鼻”,然后洗嘴俗称“开龙口“。现在科学进步,卫生条件的改善,大部分孕妇要到医院分娩,在医院生孩子就由医生为婴儿洗澡,不用再”洗三“了。孕妇生了孩子叫产妇,新生儿一个月内,产妇在室内“坐月子”,月子房为了避免生人进入,大多数家门口挂红布条。一种含义是吉祥、避邪,另一种是告示此屋有生小孩坐月子的,生人莫入。一般人看到这种标志会自觉不闯入内,不大声喧哗。现在新生儿大部分生在医院。有些习俗随之际慢慢地改变了。
“坐月子”是产妇的一件大事。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把做月子看作是产妇恢复身体,婴儿快速发育的重要阶段。坐月子期间有很多禁忌,产妇不允许有性生活,不能做针线活以及不利于手、脑、身体各部位劳累的事情。宣化人过去坐月子有罩头巾习俗。产妇坐月子,一个月内不允许洗头洗澡。产妇的月子饭是要讲究的,主要补品是鸡蛋。鸡蛋煮面条,蒸鸡蛋羹,荷包蛋、鸡汤等。宣化境内产妇还喜食红糖,认为红糖能补血益气。产妇的主食以小米为主。过去,“瞪眼粥”成了产妇一个月的主食。过了十二天,俗称“小满月”,才允许产妇吃一点干食如面条,馒头之类。
孩子生下一个月谓之“满月”。大部分按阴历计算,满三十天。一般不论贫富,孩子满月都要庆贺一番。生日要邀请父母,外祖父母、叔姑姨舅等亲戚。剃胎毛是满月礼的一项重要仪式。象征性地用剪子给孩子要头发剪一下,满月礼这一天也是产妇家宴请亲朋的日子。热情款待前来祝贺的人们,办完满月就该带着新生儿去姥姥家。宣化人叫“挪尿窝”即到娘家住一段时间。“百日礼”宣化境内叫“百岁儿”或“过百天”,宣化人很重视孩子过百日,婴儿诞生一百天,一般限于家庭内部庆贺一番,沿袭至今。有条件的家庭要给孩子百日留一张纪念照已成为习俗。
取名习俗 为新生命取一个好名字,是每个父母的愿望。也是孩子出生后的一项重要仪礼。取名标志着一种文化,通过取名,能折射出这地区的语言、习俗、文化心理、人生观、宗教观等。宣化境内,过去大部分人有两个名字,一个是大名,也称“大号”,一个乳名,称作“小名儿”。乳名是一个人生下来至上学之前所使用的符号,为了好养活,便起个大狗、二楞、小顺子、三牛、小臭什么的,认为名字越粗俗,孩子就长得越壮实。如有的头胎生了女孩,盼望生男孩子,就取名“招弟”“领弟”。有很多人给孩子起名带有期望特性,有“发、财、宝、根、福、禄”等。有的则为纪念孩子的生辰,特定的时间地点给孩子取名,如“雨生、路生、宣生、春生、秋生”等。有的则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而取名,如“石头”,“铁蛋”“栓柱”等。小名(乳名)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只限于家庭长辈、亲戚长辈,外人叫不得,小辈叫不得。
欢迎光临 沽源文苑 (http://bbs.guyuan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