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柳匠齐茂春——我们村的老手艺人之二(常玉河)
以前坝上农村随处可见柳条编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比如:笸箩,簸箕,水斗子,面头子,料头子,车排子,车围子,大筐小筐之类的柳条编制品,就是进到屋里的炕上也放着特别漂亮的两个小笸箩:一个是奶奶做针线活用的针线笸箩,一个是爷爷的旱烟笸箩。这两笸箩都是白条上了色,编成图案。爷爷的旱烟笸箩编的龙腾,奶奶的针线笸箩画的凤舞,里面放的针葫芦、剪刀、老花镜、黑线白线五彩线,绣出牡丹朝阳百花盛开。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没有铁制品没有塑料制品,人们只好就地取材利用木头柳条编制成生活用具,在那时候的生产队和家庭里,都是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用具,编制这些用具的叫柳匠。 大二号人齐茂春从小去亲戚家玩耍,亲戚家是柳匠,耳濡目染,加上齐茂春心灵手巧就学会了编制柳具。后来搬到二道渠后学会了编制柳具补贴家用。齐茂春和木匠齐茂选是亲兄弟俩,弟弟学了木匠哥哥学了柳匠。大二号、二道渠没有柳条,齐茂春在每年的秋末季节,赶牛车要到六十里外的大河西(东坝头)一带割柳条,找亲戚帮忙在山上割一车柳条拉回来。拉一车柳条太阳没出起身走,太阳落山到家,走的是人饿牛乏。去拉这一车柳条受的艰难困苦,只要看看齐师傅的这一双手就知道了。割条子被柳条中一种叫老虎了子(老虎鸡鸡)的树枝扎的手都是烂的。这种柳条和柳条长的一样,只不过这柳条外皮长满倒刺。秋天的柳条全干了,肉手抓在这种长倒刺的干柳条上,满手全扎进木刺,用针一根根的把木刺从手上挑出来,这双手被针挑烂了。
齐师傅把柳条长短粗细分类,用一件叫木爪的工具上面安装刀片,有槽,把柳条放在槽上一刮,把柳条的枝杈枝节刮掉,刮好的柳条放在水里泡上。用木制纺车子纺麻筋,坐在凳子上一手续麻,一手摇纺车子。麻筋纺好后盘绕一个圆蛋,在编大笸箩,簸箕,斗子时烧一锅开水,把浸泡的柳条放在大锅里煮上。编大笸箩时有个支架,把麻筋一道一道的绕在编笸箩的架子上。把麻筋绷紧绷直,将煮软的柳条最粗的最长的编插在中间,第一根打好放正,接着第二根第三根依次从麻筋里高一根低一根的穿过去。编笸箩编到笸箩边上时,用一根比一根短,一根比一根细的柳条编到边上。这半个笸箩编好后再用同样的方式编另一半。编的笸箩从底到边往上卷立二十厘米的笸箩沿。柳条全编好后,把锯好的五厘米宽、一厘米厚的柳木板,一根两厘米宽、两厘米厚、上圆下平的柳木棍,放在开水锅里煮软,把五厘米木板放在笸箩两边上,把两厘米半圆棍压在上面,用麻筋穿过柳条捆扎在笸箩沿上。编笸箩有大笸箩小笸箩,大笸箩一米三四,小笸箩五十厘米,奶奶的针线笸箩和爷爷的烟笸箩都是二十厘米。大笸箩装粮小笸箩喂牛料羊料。
以前家家都有饭笸箩、面斗子,饭笸箩和面斗子,都是去了皮的柳条也叫白条,用白条编出来的饭笸箩、面斗子干净好看。齐师傅用柳条编各种斗子。编斗子也的把柳条煮软,挑长的柳条摆在地上,根据斗子的大小,摆多少柳条。编斗子没有架子用麻筋把柳条编底,麻筋在柳条一上一下的穿过拉紧。打底二十五厘左右往起收,将柳条弯起来,边上用细些短些柳条弯回来,用麻筋往起编到三十厘米剪齐,用柳木板做斗子沿;做马料斗子拴上绳。人们挎的面斗子用柳木弯二十公分高钉在斗子沿上。做水斗子在斗子上横一根木根钉斗沿上打水。在以前生产队和家庭离不开的生产生活用具,每天都用的笸箩簸箕。簸箕也编成大簸箕小簸箕,编簸箕和编笸箩编法一样,但是编的样式不一样。簸箕外面是开的,里面收起来有边,编好后外边装粮。
那时候的生产队和家庭里,都有柳条编的柴火筐,粪筐,大筐小筐,种地撒粪的簸箕,牛车的车排子,粪围子。齐师傅在以前编过酒篓,粮食顿子。用柳条编制的笸箩、簸箕、斗子等磨破了还能修补。齐茂春师傅去割柳条子,把老桦树皮用刀子割下来卷成卷带回来,谁家的簸箕、笸箩、斗子坏了给齐师傅拿去,齐师傅把桦树皮取出来放到开水锅里煮软,照磨破的位置大小剪下一块,用麻筋穿上大针,把桦树皮补在坏的位置上,又能用两年。在齐师傅去逝的两年前,他还在编筐。齐茂春老师傅是一九四七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新保安战斗中他是民兵队长,带领民兵参加前线抢救伤员任务。别人的担架是板子,杠子,齐茂春的担架是用柳条编制的排子,既轻省又方便。
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用柳条编制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具,经久实惠经久耐用,齐柳匠在人们的生活中做了很大的贡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