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刚 发表于 2018-1-10 14:17:33

朗诵杂谈【一】(主讲:孙志刚)


  朋友们,今天《秋韵诵读班》正式上课了。
  有人要问,朗诵还上课 ?就是,不但需要,而且必须上好。在这里我们一起静下心来,享受文字与声音碰撞后的精彩。
  首先申明我不是专业老师,对朗读只是个爱好者。在这里所说的对与错,大家共勉。
  好了,现在言归正传,开始我们的朗诵之旅。网上有关朗诵的资料并不缺,专家123式的解读,愿意深入学习,完全可在那里深研。我的想法和他们不同,我愿意在我给大家搭建的这个平台上,直接的和你交流,用我对生活的理解,对文学的感悟,把朗读这种形式拆开讲给你听,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以我的体会及实践,讲案例,使之容易领会,这就行。然后,大家听了,也许要采纳,就会试着做,一而再,再而三,循序渐进,收获不言而喻。
今天我给大家上课的内容——普通话。
  朗诵,是一种带有表演形式的行为。你发出的声音吸引了别人,甚至令人家享受了作品,而陶醉其,这就是目的。但你有这个愿望,也读了甚至加了表情,加了力量,但话语出来不标准,满口地域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此地话发音,你再想朗读的好,绝对没人欣赏。怎样做也表达不好作品的真情实感。
  其实,事情简单的很,你有意朗读,但发出的声音不行,出来的声腔不美,即便再好的诗文,通过你的朗读演绎,贬值了,掉价了,没味道可言,真正的糟践了作品,结果只会这样。
  所以,我在这个课堂中,把有关朗读的历史或要点以及等等所谓的重要的章节都放下不谈,着重向大家强调普通话——这个关键的问题,是想从一开始让学习的基础打牢了。你喜爱朗读没问题,但你要说好普通话。
  我从小爱朗读,在学校中表现还算可以,常常主动举手念课文。囿于此地话原因,自觉在普通话的规范上,牵强至极。当然那是孩童时所为,可印象却深深地戳在脑子里,几十年挥之不去。记得我很羡慕那时三中或铁路等有些学校的孩子们,他们在生活范畴中,互相之间就是用普通话交流,不知我们这里宣化的同学们能和我一样回忆起来否?时光在飞逝,我敢说,那时说普通话的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或成家立业,或事业发展,无形中,要比说此地话的出彩。也许大家会忽视这个问题,甚至不认同这说法。我却始终坚持我的这种观点,只因普通话在社交层面绝对的占有优势。也正如公司招聘人,两个面试的,谁说普通话,想当然就略高一筹,道理,大家都知道,不用再深究了。
  小例子,大实话。充分说明了普通话的社会功能。接下来,我们把它和我们的朗诵课题衔接,则更能体现出它的优势。从而使我们肯定了它的不可代替,它的关键所在。
  为什么我们会关注或欣赏名人的朗诵,只因人家用一口纯正的声腔诠释诗文,给人想象,达到共鸣。因此,普通话为朗读的基石,承载着诵读这座宝塔,岿然屹立,光芒普照之论就显得豪不夸张。
  在这里,我强调给大家这样的观点,希望你们理解和领会。任何以朗读形式出现的行为,若没有标准的普通话支撑,皆为败笔。【说明:在香港及南方有用粤语讴诵的诗会形式另当别论】所以,我们如果有志加入诵读班,想在这里一展美喉,愉悦诗文给人间带来的美妙,以你的音质向人们传达世事的爱恨情仇。那么你就应该好好地学普通话,好好地规范标准的字词念法和发声,一点点的学,把它当一回事的学,放下身子请教,以求得字字完美,声声悦耳。如此,你也小有成就,岂不乐之。
  为了使诵读班这个群体,存在得有价值,我们在里面不是为了虚度我们的时光,真正想提高各自的文化品位,热爱朗读,坚持不懈,大家就要努力去做好。
  我希望经过群友们的认真学习,班里的朗读水平,一个比一个出色,我的讲课就没有白讲。谢谢聆听。
  群作业在以后的时间段分别给大家布置,要好好地完成幺!
  2018年1月9日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朗诵杂谈【一】(主讲:孙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