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书道” 哪个才重要
“书法”直白的讲就是写字的方法,字意肤浅;而“书道”不仅仅只是写字,重要是体现做人;“书道”她诠释了“天人合一”的内涵。可现在一提起“书道”自然想到的是日本。据考证在唐朝以前我国就把“书法”称为“书道”。“书道”是从唐朝及以后传入日本的;近一百多年来,把我国“书法”的叫法有区别于“书道”,我国弃“书道”而叫“书法”。直到今天,我国的港澳台地区还是称“书法”为“书道”。我因故而称“书道”,以证明“书道”是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
“书道”一词自中国传入日本
日本学者木下政雄在《书道艺术日本书道史》中切要地指出中国书法影响日本书道的两大主流是晋唐书法和宋风书法,两者交替影响日本的书道发展,他说:“本(日本)国的书法,飞鸟时代以后受了中国书法的影响,可以说受到王羲之等晋唐风书法和比较自由富有个性的宋风书法之交互影响。
总而言之,平安时代初期是晋唐书法,平安时代末期到镰仓时代受到宋风书法强烈的影响,从南北朝到室町时代前半受到元代(复古)的晋唐书流影响,接着从室町末期到桃山时代好像也有宋风、明风的影响。”至于日本风流行的时代,大约是平安中、后期和桃山到江户初期,但中国风的影响并未完全断绝。如木下政雄所言“平安时代中期创始的国风之‘上代样’(平安时代和样书法)的基础也受到‘晋唐书法’深刻的影响,还有从桃山庆长期间开始直到江户宽永期间再度开出华丽花朵的书道文化,也在本(日本)国书道传统的根柢上,加上精神层次受到宋朝书法个性强烈之书风的影响”,可见日本的书道不论是中国风时期还是日本风时期,都受到了中国书法强力的影响。
在日本的书法历史中,中国风书法(唐样书)较为盛行的时代,整个时代的书法氛围以中国书法为模范;在日本风书法(和样书)开花的时代,日本菁英书法大家的书道根基从模写中国书家书迹出发,和中国书法名家的艺术精神也是源源相通的。
鸟瞰日本书道史受到中国书法的影响表现,以晋、唐古典书法大家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怀素以及元代赵孟俯等等的典范书风,和具有个人色彩自由恣放的宋风书法大家如黄庭坚等等为主要模范。到了近代,明朝文征明的书风,也在江户儒学者间造成“江户唐样”的流行,儒学者的书法虽然称不上精彩,却也形成一代热烈的汉诗文汉字书法的氛围。
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鲜明特色的“北碑”,以及古代“篆隶”对日本近代书道也产生革新性的影响。中国书法对日本书道影响非常广泛,不仅只限于日本皇室、官吏、儒学者以及书法名家书迹的表现,而且僧侣的墨迹也受到薰陶而有精彩的展现,日本中世镰仓、南北朝时代的禅林墨迹即是个中精神高扬、个性鲜明的例子。
三、“书道”比“书法”更有内涵
写字与书法有无区別?书法与书道有无区别?
写字与书法有密切的联系,写字与书法又有本质的区別,并非字写得好就成为书法家了。
古代的“書”字是现代简化字“书”的繁体,从“聿”从“曰”,加一个竹字头就是“笔”字的繁体字“筆”。笔是象形文字,“ ”是表手,是表示带毛或竹木细絲的笔杆,用手抓住带毛的杆,这就是毛笔的“筆”字了。动词“书”才是书字的本意,“书”就是写的意思。用笔说话,就是“写”。所以,书法的原意是:书写汉字的方法、法则。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关于汉字书写研究的一门艺术、学问。从这个角度上看书法与写字是同一码事。只是在写字的基础上高度发挥的艺术作品而已。但是,这两者又有严格的区别。写字,是为了实用,基本要求是正确、清楚、工整、美观,达到准确传达书写内容,交流思想,又能令人赏心悦目的目的就可以了。而书法则不同,它是汉字的艺术书写,有着更高更复杂的要求。写字,是技术范畴,要求较低。书法是艺术范畴,要求较高。写字,只要有功力就行,而书法,则要讲究体系、功力、个性、创作性等。
“写字匠”与“书法家”,同样也有本质的区别。“书匠”,缺乏创造性,“书家”,则要有创造性。“书匠”对字的写法千篇一律、不善变通,“书家”则要求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字匠”充其量只是掌握一点字体及点画结体知识而已,“书家”则不同,没有较深的文化修养是不行的
“书法”与“书道”有什么不同?
甲骨文的“道”字从行、从止。金文的“道”演变成从行、从首,“道”的本义是“大道”。其词义由道路的通达,引申为“方向”、“途径”。成语有“任重道远”、“背道而弛”。又由通达、循行之义,延伸为“道理”。又由道理、标准延伸出“道德”之义。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由此又延伸为“主张”及“方法”。中国先人在研究自然、人文之后,将各类文理分辨其大小,标之曰,“道”、“理”、“法”、“术”等名词,“道”与“理”为自然天理,“法”与“术”则标之大道的分支旁流。
中国古代哲人关于“道”的学说,包含的内容极广,具有不同层次的含义。
“道”指真理,亦指真理的客观内容,即最高的原理原则。这最高原理原则又分为若干层次,有人生之道、自然之道、有致知之道。自然之道,分为“天道”与“人道”,“天道”是指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
中国古代哲人有关于“道”与“技”的关系的论述。道家认为,“道”这一本性的东西,贯串于一切事物行为之中,只要顺其本性,达到游刃于无,运斤成风,便能进入“道”的境界。这就是庄子所谓的“技进乎道”。即是从“法”至“道”的方式。通过形式技巧的修炼而达到艺术的极境。儒家认为,万物皆有等次,“道”乃是最高真理。为此,孔子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原则。书法中的“技法”只属于“书道”中普遍真理中的分支旁流。“技”必须要进乎“道”。
中国古代哲人还有关于“道”与“器”的关系的论述。周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指凡是普遍的、抽象的东西是属于“形而上”的东西。“器”是指有形的实物。凡是物质的东西、具体的东西,都属于“形而下”的东西。天地万物,阴阳都是“形而下的器”,事物的规律、本质、共性才是“形而上的道”。书法上的“技法”就是属于“形而下”的范畴;而“书道”则是属于“形而上”的范畴。
由此可见,“书法”与“书道”是有区別的。
“书道”的内涵比“书法”丰富;“书道”的境界比“书法”的境界要高。所以说,“书道”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综上所述,写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是写字的艺术表现。“书法”是“书道”的初级阶段,“书道”是“书法”的最高阶段。写字达到一定的艺术程度就是书法。书法写到“形神一体”、“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写到超凡脱俗、书文并茂、“从心所欲,又不逾矩”的“自由王国”的程度,这就是书法的最高境界。称之为“书道”。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姪稿》是也。
中国应该理直气壮的逐渐摒弃“书法”一词,称其“书道”
中国称“书道”已经有1850年了,所谓日本的茶道、书道都是在唐朝时日本人或鉴真传入日本的,相差几百年;此后我们应该理直气壮的叫“中国书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