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玫瑰 发表于 2017-3-27 08:19:05

书法 论就论它200个 (2)

本帖最后由 馨香玫瑰 于 2017-3-27 08:38 编辑

    (60)欧书貌方而意圆;褚书貌柔而意刚;颜书貌厉而意和。
    (61)临汉碑宜有石气,然非拳曲之谓也。问:何谓石气?曰:不可说。
    (62)颜书极神妙,以深墨重笔效之,辄不合度。问:神妙何在?曰:凡学人所不能到处,即其神妙处。
    (63)学汉魏晋唐诸碑帖,须各各还他神情面目,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迨纯熟后,会得众长,又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
    (64)古碑无不可学,如北朝诸摩崖,手不能摹,可摹以心。心识其妙,手亦从之。
    (65)李北海书,每字上半右边皆极欹,至末画两边放平。欹故峭,平故稳,不独北海为然,北海其尤显者也。与其肥也宁瘦,与其肆也宁谨。
    (66)褚书高明,欧书沉潜。学欧不成,刻鹄类颊鹜;学褚不成,画虎类狗。
    (67)唐碑最难学,一画有一画之步位,一字有一字之步位。一画走作,即为一字之累;一字走作,即为通幅之累。若汉与六朝,自可因失得救,因难见巧,非若唐碑之一无假借也。
    (68)汉隶为篆、楷中间过脉。《石门颂》篆意多;《西狭颂》楷意多。
    (69)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
    (70)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真,而纵于真;草行近草,而敛于草。
    (71)书家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盖草之道千百万化,执持寻逐,失之愈远,非神明自得者,孰能臻于至善耶。
    (72)颜书贵端,骨露筋藏;柳书贵遒,筋骨尽露。
    (73)山谷擘窠书,学《鹤铭》,瘦劲清栗,真出铁石手腕。
    (74)临书,易得意,难得体;摹书,易得体,难得意。
    (75)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便能如人意。
    (76)不熟则不成字,熟一家则无生气。熟在内不在外,熟在法不在貌。
    (77)学一家书,知其好不知其恶,学诸家书,好恶了然矣。
    (78)不见真迹,不知妙境;不观古刻,孰辨败笔。
    (79)字有三品,曰庸,曰高,曰奇。庸之极致曰时,高之极致曰妙,奇之极致便不可知。
    (80)古人法书,篇有篇法,行有行法,字有字法,画有画法,是以名帖,只字半行不可苟且。
    (81)好古不知今,每每入于恶道;趋时不知古,侵侵陷于时俗。
    (82)字熟必变,熟而不变者,庸俗生厌矣。字变必熟,变不由熟者,妖妄取笑矣。
    (83)初学书,先须大书,不得从小。
    (84)钟太傅云:多力丰筋者胜,无力无筋者病。卫夫人云:意在笔前者胜,意在笔后者败,二语皆佳绝。
    (85)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86)小心布置,大胆落笔。
    (87)结字因时而转,用笔千古不易。
    (88)篆字必须正锋,须用饱笔浓墨为之。
    (89)学篆字必须博古,古器之款识,神气敦朴,可以助人。
    (90)篆书中小篆、真书中小楷,非强纸不可。二体行笔,不得急就故耳。
    (91)未曾从事于汉隶,而欲识晋唐楷法,恐数典忘祖,终不济事。
    (92)晋唐媲美,晋以韵胜,唐以力胜;晋人法度,难以揣摩,唐人法度,历历可数。
    (93)智永、世南得宽和之量,少俊迈之奇。
    (94)欧阳得秀劲之骨,而乏温润之容。
    (95)颜柳得庄严之貌,而失之板。
    (96)李北海得豪挺之气,而失之疏窘。
    (97)过庭得逍遥之趣,而失之俭散。
    (98)旭、素得超逸之兴,而失之怪。
    (99)米元章书得纵逸之致,惜时有谐笔。
    (100)赵孟頫得温雅之态,然过于妍媚。
    (101)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句
    (102)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蔡邕《九势》句
    (103)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104)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蔡邕《九势》句
    (105)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蔡邕《笔论》句
    (106)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非凡庸所知,见万象皆类之。——钟繇笔法句
    (107)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可为强哉?若人颜有美恶,岂可学以相若耶?——赵壹非草书句
    (108)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卫铄《笔阵图》句
    (109)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王羲之书论句
    (110)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苏轼题二王书句
    (111)王僧虔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萧衍古今书优劣评句
    (112)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王僧虔笔意赞句
    (113)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孙过庭书谱句
    (114)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孙过庭书谱句
    (115)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孙过庭书谱句
    (116)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反玉辂于椎轮者乎!——孙过庭书谱句
    (117)文则数语,方见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张怀瓘文字论句
    (118)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锋茫。——张怀瓘文字论句
    (119)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张怀瓘文字论句
    (120)夫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乎轻健,故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韩方明授笔要说句
    (121)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陆羽怀素别传句
    (122)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它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句
    (12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书小史载柳公权句
    (124)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欧阳文忠公集句
    (125)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欧阳文忠公集句
    (126)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东坡集句
    (127)故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苏东坡论书句
    (128)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东坡次韵子由论书诗
    (129)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东坡集句
    (130)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法 论就论它200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