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蝴蝶 发表于 2017-2-16 09:39:55

绘画作品要有三体现

  绘画是表达画家思想感情的一种视觉艺术,一定的思想感情要通过有形的艺术形象和形式来表达,绘画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完善统一是绘画艺术的最高标准和需求,只有达到这样的标准,绘画艺术才会具有感人的力量和体现出审美的内涵,因此只有做到以笔为骨、以墨为韵、立意传神才能体现。
  一、以笔为骨
  毛笔是中国画特有的主要工具,对于用笔的认识与把握,实质是对中国画的认识与把握。如何发挥毛笔的作用,关系到这一称之为国粹的艺术门类的继承与发展。
  由于中国画使用毛笔来作画,因而画画首先要讲笔法,要对如何执笔和运笔有一个整体的理解。画家执笔后,依靠手指、手掌的灵活运动和手腕、胳膊肘的支撑,使手中的毛笔触及质地,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绘画创作而“得于目,会于心,应于手,现于质地上”,并借此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运笔规律皆可称之为笔法。无论是用笔的轻重缓急,芷露聚散,还是用量的浓淡干湿,都在画面上留下清晰的富有情感的轨迹。体现出苍老、遒劲、滋润、枯涩、柔美、飘逸、灵动、稳重、浑厚、圆转、突变等种种美感。或如高山坠石、或如千里阵云、或如春蚕吐丝、或如棉里芷针、或如轻歌曼舞、或如势若破竹……一点一画之中蕴涵着强烈的形式美感和审美情趣。
  中国画用笔如此重要,可是它的表现技巧却是不易掌握的。那些形式美感的取得,情感的自由抒发,更为重要的则是一笔下去笔墨兼施,准确生动表现物象的形与神,需要花费很大精力进行大量艺术实践,甚而要假以时日才能较好掌握的。一笔一画挥舞的潇潇洒洒,看起来好像漫不经意,轻松自如,实则要倾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力,才有可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以墨为韵
  论及墨法,就要考虑到墨的品质、选择、使用和变化。品质高则能使其不易褪色,精心选择和用心使用则能发挥量的最大效用,正如明代唐寅所说:“作画泼墨不宜用井水,性冷凝故也,温汤或河水皆可”。墨色的变化更是变化无穷,如梦如幻,气象万千,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画家的情感不仅在完成的作品之中,也表现在绘画过程中的从始至终,思想情感一直融合在笔墨的运行之中。
  三、立意传神
  “传神”是魏晋时期顾恺之提出的,“物生有形,形有精神,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那时对神气、风韵的赏玩,更是盛行。顾恺之对绘画艺术反映生活的理解,首先体现在他对物象神情上的捕捉。他“以形写神”,既有观察对象之意,又反映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一种凭借关系。要在  对象的形象描绘中体现出对象的内在实质——神。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获得“迁想妙得”的意趣。
  凡画都有“体态”和“气势”,有形可优,可视,可感的,属空间范畴;“气势”是内在的,因时而转,变化多端,属时间范畴,一幅画上,“体态”和“气势”构成了精神的全部。毫不夸张地说,只要领会了这一点,我们也就大致掌握了画的绘画理念。
  “传神”是对当今画家创作最有现实意义,绘画艺术中的“神”,不是什么玄虚空洞的东西,而是画家通过画面向观者倾许自己的真切感受,是画家生活素养和技术修炼的结果。
  画家通过形象思维把客观对象的“实感”进行提炼和塑造,使画中物象更能反映客观的真实性,达到以形写神,才能有神,有魂,感染动人。
画家对描绘的对象,必须有深入的研究,有严格的选择,有充沛的感情,有高度的加工。绝不能把描写对象变成说明性的图解或地理志,使观画者看了索然无味,无动于衷,这样当然谈上不什么“传神”。
  有神无神,能否引人入胜,与构图有很大关系。
  画面一定要根据对象重新组织。构图就是组织,根据自然本质的要求“经营位置”。为了布局妥帖,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山可以更高,水可以更阔,花可以更红,树可以更多,这都是允许的,画家完全有此权力。
  画和音乐一样,画画用笔要有浓淡干湿,粗细刚柔的变化,用这些变化组成画的节奏与韵律,没有变化,画就等于是干巴巴不连接的音符了。
    画家只有把握好造型和意境的营造,细致设置,精微刻画,恰到好处,才能真实体现自然,美化自然,好在真实,才有看头。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艺术真正的美,只有美才有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绘画作品要有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