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除夕闲话鸡(牧羊人)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仿佛眨眼的功夫,又是一年除夕了,丙申辞旧,丁酉迎新。在这个雄鸡报晓的除夕之际,牧羊人想用文字闲聊些鸡的话题,以此算作除夕的一点祝福,抑或说是年夜饭桌上的一些文化补充吧,优拙与否,还望诸位斧正,博得新春一乐。
有史以来,鸡一直是庄户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庄户人可以不养狗,但决不能不养鸡,足以说明鸡在庄户人家生活的重要性。
金鸡报晓,意为公鸡的啼叫预示着曙色的到来,乡下人很少用钟表来计时,常常是在暖炕上聆听窗外公鸡的啼鸣,确定晨起的时辰,该到田间锄耧劳作了。因此也催生了《半夜鸡叫》与周扒皮的版本故事。公鸡走出鸡舍,抖动华丽翎羽,立在庭院或土墙头上,扯开嗓子,"咯咯咯"的引吭高歌一曲,霎时间,全村的公鸡啼叫声此起彼伏,奏响了乡村的晨曲。东方渐渐露出了曙色,王木匠家,刘羊倌家,还有六格料家陆续升腾起缕缕炊烟。没人在乎公鸡的存在,但公鸡嘹亮的啼叫声却是年年岁岁亘古不变的晨曲,乡下人就是在这首晨曲中繁衍生息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鸡是庄户人家的活银行,一家人的油盐酱醋,都指望鸡下的蛋来换取。那时每家都有一只柳编的篮子,用来收纳鸡蛋,攒到三五斤时,挎着它去村中的供销社去卖,换回生活的必需品。一般性的日常支出也多以用鸡蛋兑换。那时我常常从鸡窝里偷偷的拿一颗鸡蛋,跑到村中的供销社换上八块儿蓝旗产的水果糖,剥去糖纸,投到嘴里,不舍得咬碎,含着品食那甜丝丝的味道。这个是不能让母亲知道的,为什么不让母亲知道?与我同龄的小伙伴,你懂的。
鸡蛋也是物质匮乏年代款待客人,照料病人的首选食品。家里来客了,庄户人总是从竹篮里拿出三五颗鸡蛋,打开将蛋清与蛋黃搅匀,倒入蓝边粗瓷大碗,加入葱花,食盐,炒制出一盘金黄的鸡蛋,外加几张油烙饼,待客人坐在炕沿边抽锅旱烟的功夫上桌了,主客寒喧的一幕,让人心里暖暖的。小孩有个头疼脑热,一般很少去就医,大多是母亲炖个鸡蛋羹,供生病的孩子吃个饱,说来也神奇,一碗鸡蛋羹下肚,病痛全无,跳下土炕,一溜烟别蹦子玩去了,鸡蛋的神奇疗效凸显。
好了,除夕之夜,有关鸡的话题,暂且放一放,祝大家新年愉快,丁酉年安康吧!
公鸡走出鸡舍,抖动华丽翎羽,立在庭院或土墙头上,扯开嗓子,"咯咯咯"的引吭高歌一曲,霎时间,全村的公鸡啼叫声此起彼伏,奏响了乡村的晨曲。
......鸡是庄户人家的活银行,一家人的油盐酱醋,都指望鸡下的蛋来换取。
话鸡————亲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