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智:我的寓言创作之路
与寓言结缘,对我来说纯粹是一种巧合。从小学到高中,我的作文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课堂上讲评,但这也并没引起我对文学的多大的爱好。
1975年 高中毕业后,我先在村卫生室当了半年多赤脚医生,接着被招工进了公社合作医疗,与卫生院在一个院子里,借住在医生宿舍。那个时候没什么业余文化活动,闲暇 时间只有看书读报,与我同一宿舍有个比我年长的医生,是个文学爱好者,文学功底很好,文章写得漂亮,时不时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一些“豆腐块”文章。 在他的影响之下,我对文学渐渐有了兴趣,后他引荐又陆续认识了镇上的一些文学爱好者,他们似乎都个个身怀“绝技”。随着与他们的接触交流时日一久,对文学 的痴迷越来越深。就这样,凭着上学时候打下的一点写作基础,壮着胆子开始舞文弄墨了。
七、 八十年代,群众文化如火如荼,市文化馆的专职创编人员常到乡镇进行“艺术指导”,我也就时常聆听过他们的创作指导。于是,开始的时候主要的文学创作是为公 社文艺宣传队创作小品、独脚戏、相声、歌词、快板之类,也写些新闻类稿件,但一直瞎鼓捣至八十年代初都没有什么成果。听舍友说,邻乡的钱欣葆文章写得好, 在全国各地发表了不少寓言和科普文章,在全县文学爱好者群体中小有名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一本杂志上见到一则寻找钱欣葆老师以便邮寄稿酬和样刊的 启事,我写信告知了他。几天后,钱欣葆老师约我见面,叙谈之余,推心置腹地谈了许多关于写稿、修改、投稿的技巧,使我获益匪浅。
我的业余时间除了读书,就是写作,并先后参加了青春文学院、杂文创作和儿童文学创作函授学习,尝试了除诗歌以外几乎所有文学类型的创作,在饱受了无以数计的 退稿打击后,我极度迷茫、徬徨,感觉文学创作之路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尽管这样,因为对文学的热爱和迷恋,以至痴心不改,难以自拨。在工作十年后的1986年,我考入扬州卫生学校,得以有机会进行系统专业的医学理论学习。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之余,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午休时间,在教室里埋头创作,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有了点滴回报。1989年 在《华厦少年》发表第一篇寓言,在《故事大王》发表知识故事,后收入年度作品选集,并被台湾《故事大王》转载,还在一些报刊发表杂文随笔,这应该是个很好 的开端。这年底,《故事大王》的一位编辑到扬州组稿时约我见面,恰逢放寒假急着回家,使一次不可多得极其珍贵的亲聆求教的机会失之交臂,不能不说是一次最 大的失误。在之后的近二十年时间里,由于工作环境和住宿条件等客观原因,尤其是在二十世纪末接触了电脑,大多数空闲时间沉迷于电脑游戏和无聊的网络聊天, 糊里糊涂混混噩噩地虚耗着时日,浪费了精力最充沛最旺盛的大好年华,文学创作出现漫长的空白区,没再在任何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今日思之,甚感可惜,但悔之 晚矣。
直到二十一世纪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络上接触到中国寓言网,再次燃起了寓言创作之情,也与寓言再续前缘。期间,我得感谢钱欣葆老师一直以来反复叮嘱我多 写、多投、不要气馁、不轻易放弃的鼓励。正是在钱欣葆老师关心和鼓励下,我才重拾信心再次燃起了对文学的追求和寓言创作热情,并经他介绍于2006年加入了寓言文学研究会,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年会,结识了许多寓言界前辈和朋友,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获益良多。眼界开阔了,信心增强了,创作水到渠成,先后在《看图说话》、《杂文选刊》、《故事大王》、《格言》、《讽刺与幽默》、《语文世界》、《启迪与智慧》、《中外童话画刊》、《读写算》、《趣味成语与 寓言》、《读写月刊》、《快乐语文》、《学生家长社会》等几十家报刊发表寓言,多篇寓言收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国现代寓言故事》、《小学语文早 读晚练》、《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168个故事》、《团结就是力量》和《语音发声——新编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等教辅书,以及“盛世华章书系”《值得小学生珍藏的100篇寓言》、《说不完的龟兔赛跑》、《最受小学生喜爱的寓言全集》、《小学生学会团结友爱的80个好故事》、《月亮挂在树梢上》、《一个瓶子有了梦想》、《开发孩子想象力的寓言故事》、《中国儿童文学双年赏》、《小故事大道理》、《明理故事1+2》、《乒乓球的烦恼》、《大灰狼写的书》、《现代中国寓言故事》、《中国百年儿童文学名家——儿童寓言卷》、等寓言集和寓言“年选”,2013年出版了个人寓言集《乌龟成名以后》。
寓言最忌炒冷饭、鹦鹉学舌,生搬硬套图解“寓意”;寓言也忌“一故事、一寓意”的套式。故事是寓言的骨架,情节是寓言的精髓。有些寓言可以一语点破寓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些寓言的寓意则不宜过于直白,要让读者自己从故事中去体会、感悟。一个好的寓言,不囿于只有一个寓意,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得出不同的体悟。寓言若有“无穷解”,才是上乘之作。所以,创新是寓言的生命,也是难点。但作为寓言作家,都应在这方面进行尝试、努力,以求突破,实现破茧 成蝶的梦想。
由于自己学识浅陋,学养不够,近年越来越感觉到寓言创作之难,创新则更难。如今,我已岁近耳顺之年,但寓言创作的技巧、水平却还很稚嫩,尚处在蹒跚学步的 “幼儿阶段”,要走的路还很长,但不管能走多远,有一点可以坚信,这条艰难的创作道路,将会一直走下去。我觉得,我唯一需要做的是,静下心来,不断地学 习、提升,不图多但求精,宁缺勿滥,希望创作出一些尚觉满意、能给人有所启迪、有所获益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