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川文学 发表于 2016-9-24 17:22:50

记忆中的“乡下人”(孟宪忠)


    现在每每和妻到菜市场买菜或到其它地方购物,看着买卖双方的忙碌,不由得想起我童年的一些往事。
    我的童年,是生活在张家口市郊。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是地地道道的“乡下人”。
    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那时将近10岁,当时全社会物资匮乏,人们的生活比较艰难。家里的两只老母鸡就是银行,以维持着家里的一些比如食盐、火柴等零星开销。每天的主食基本上是黄色的玉米面,母亲每天给做成饼子、窝头之类的食物。时间长了,想换换口味,只能等那些小商贩上门。那个时候,有一些小商贩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些白面、大米或者其他的别样的粮食,到我们老家挨家挨户去贩卖。而这种贩卖不收现钱,他只在他的一个小本本上记录下买粮人的姓名、所买粮食的名称、粮食的多少、以及日期等基本信息,等到初冬生产队卖了粮食,将粮款分到农民手里后,商贩们再来收应收的款项。那时我想,如果买粮人搬家或者故意赖账,小商贩生意不就血本无归了吗?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如真遇上搬家,搬家的买粮人会把粮款留给其他邻居以支付,赖账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他们是用简单的交换法则,做着朴素的生意。
    记得有一年初秋,我母亲用这种方式购买了10多斤白面,到了冬天我家已经有了余款,并给卖粮人准备出那10多斤的白面钱,可好长时间不见卖粮人来收钱。那个阶段母亲几乎天天嘴里叨念着,“为何还不来收面款?”仿佛这成了母亲的一块心病!腊月底我去走亲戚,正月初四五我才回家。我回家后母亲告诉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年前那个卖粮的小商贩拿走了应收的白面款,母亲的心里也放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这就是我的母亲,也是我记忆中的“乡下人”。
    我父母的家住在村庄的最南边,再往前就是庄稼地。父母如果是午休或者串门,是不锁大门的(那里家家如此)。如果有谁到地里干活,没带全工具,可以到院里自己拿所需的工具。往往发现东西少了,可过不了多长时间,东西会“自己”回来!
    再看看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小区门口有保安、有监控;而我们住的房子又安了防盗门、防盗窗……
    为我们文明的缺失而悲哀!
    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们居住的小区里,来了一个小商贩,所卖的东西到年底才收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记忆中的“乡下人”(孟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