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游散记之一--走出国门(温秀荣)
2015年4月8日我赶到首都国际机场,下午四点半集合,一些人从四处聚拢来。导游举着小黄绿色的旗子自我介绍,他姓王。人很干练,高大,四十左右。在日后的旅行中,一位工程师调侃他:色艺双绝,你可以想象王导游的外形和职业功夫了。人员到齐,导游及副导游及他们的同事开始工作:兑换外币-欧元。6.75元人民币换1欧元,此时,可以感觉一下人民币的分量。出售捆行李箱的绳子,插座,插座各国都不同,于是造出了兼顾欧洲各国的万能插座。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又重申一遍,虽然事先旅行社发的厚厚的资料上有细致的说明。本团成员,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的脸上隐藏着将要出国旅游的欣喜和花钱就花钱的从容。这些人大多是刚刚退休、干了一辈子工作的普通人,现在他们终于可以轻松自由支配自己了,而身体还不至于搬运困难。
提前安检,异常复杂,我在不堪其烦之后,终于劝解自己,如此繁复的安检,应该是航行安全的保证,于是释然。拿登机牌,托运行李。
4个小时后,晚8.30从首都国际机场的3号航站楼登上飞机。从进入机场到上飞机耗时4个小时,可以想象期间繁复的程序以及出入境人员之众。现在的民航事业已经大面积面对寻常百姓了,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百姓对金钱看淡的进步,更是人们渴望提高生命质量的期盼。我们都是自费旅游,现在要飞去香港转机去意大利罗马。
坐飞机的经历我已经有过三次,没觉得新奇。不外乎就是飞机起飞时,好像五脏六腑都被提起来一样,等到飞行平稳后,感觉就好多了。有被地球抛弃的无依无靠感,也有挣脱了地球引力的无拘无束感,像一个第一次离家出行的孩子。飞机飞行一段后,人们渐渐习惯了机舱内窄小的空间,在自己的座位上调整着尽可能舒适的坐姿,撕开包装耳机的塑料袋,戴上耳机,盖上每人一条的毛毯,打开自己面前前一个乘客的座椅的后背上的液晶屏,用菜单寻找自己想看的东西:英语电影、国语电影、粤语电影,中外港澳台的都有;飞机舱外录像;飞行地图。我来回翻看着飞行地图和飞机舱外录像感觉到现在坐飞机真是坐得心知肚明,跟遨游天宫的孙悟空差不多。之后看了一部香港电影,《一路花开》。虽然也是中国人的片子,但是确实更大胆了一些。人性的主题明显,政治痕迹很淡。
旅程中,空姐几次送来冷、热饮品,之后,送来点餐单,印制精美,繁体汉字。再之后,送餐,用餐。有两类可供选择,中餐:米饭、小馒头,牛肉、土豆、蔬菜、水果;西餐:番茄炒意大利通心粉、面包、果酱。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餐:番茄炒意大利通心粉,但是很悲哀地意识到自己根本不喜欢吃,虽然努力想吃完,但是终于还是剩下了。看来不是外国的食物都好吃。本次失败的选择使我想到年轻男女都有好奇心,都注重别人的外表,等到对外表失望之后,也算了却了一桩人生遗憾,更是走出了一个认知的误区,也算不小的收获。飞机上的餐具值得赞美:小巧玲珑,色泽温和,洁净,齐全。很让人感觉到吃这件事的档次和惬意,让我产生了旅游结束回家后采购新餐具的闪念。
然后,我点开飞行地图看见飞机已经飞到了大陆东南边缘了,知道快到了。不久液晶屏自动关闭,飞机降落到了香港国际机场。走下舷梯后,一股湿热的海腥气扑面而来,这种气味和满眼的繁体汉字夹杂着英语的标识牌,是香港留给我的深刻记忆。我2010年来过一次,逗留3日,虽然那次宿在距离西太平山不远的一家坐落在半山腰的宾馆里,苦苦寻觅张爱玲的气息,但是还是对这两种东西无法拒绝,记忆深刻。香港机场的卫生间留给我一个难忘的细节,单间的卫生间里的门的向里的一面,都印着清晰的汉字和英语提示语:请阁下不要忘记您随身带来的物品。他们用了男女通用的“阁下”二字,透露着东方文明古国的彬彬有礼和殷殷关怀,只此一点,可见国际化大都会的人文情怀和服务档次。
逗留1个多小时,换机继续飞行。这一程,已经没有了初登飞机的享受感和优越感了,逼仄的空间,冗长的旅程,像一场拖沓的晚宴,使人疲惫乏味,意兴阑珊。飞机的嗡嗡声,夜深不能入睡的头疼,各种不适滚滚袭来。我时时打开飞行地图,看见了国内的一些西南部的城市名称,之后看见了南斯拉夫等国外城市名称。在煎熬又煎熬的14个小时后,终于抵达罗马。走下舷梯,导游让我们猜猜脚下机场的名称,无人知晓。王导说,这是-达-芬-奇国际机场。机场非常老旧,像一个省市级的长途汽车站。但是,秩序井然,没有喧哗。我们一行人匆匆坐上意大利罗马市某国际旅游公司派来的大巴,开始了为期10天的欧洲意大利、瑞士、法国三国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