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父亲节致父亲)
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春播夏耘秋收,田里场里的活他样样都是行家里手。他不仅农活干得出色,而且是村里有名的能工巧匠,杀猪宰羊、抢刀磨剪子、制作杈把扫帚、盘炕盖房、补锅修车这些活他都难不倒他。他还无师自通地会做简单的木匠活,我家的案板方凳小板凳都是他亲手做的。父亲干活肯动脑筋,无论什么难做的活到他手里他都能变得容易了。街坊邻居家遇到棘手的事总喜欢找父亲帮忙,他也从不推辞。由于肯专研,有一年父亲差点就跳出农门成为工人呢。生产队的时候,文盲父亲是远近闻名的柴油机手。他对柴油机的构造原理了如指掌,三里五村的柴油机坏了常常找父亲去修,他总能手到病除。印象中那时候父亲整天穿着一身油腻的衣服,两手总是沾满油垢。那年县里农机局因缺乏技术工人到村里招工,父亲以其精湛的技术面试的时候被选上了,可笔试的时候只念过几个月书的父亲因不懂得专业术语而被刷了下来。
父亲还是半个铁匠呢。说半个是因为父亲从未从事过铁匠这个职业,而他的铁匠手艺却是正儿八经从先人那里继承来的。我家祖籍山东,解放前祖父和他的两个哥哥兄弟三人到塞外谋生,在我们村开了一个铁匠铺。父亲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聪明好学自然就掌握了这门手艺。解放后归了集体,我家的铁匠铺就名存实亡了。铁匠炉倒却是一直保留着直到90年代初才拆除。我小时候放学回家常常看见铁匠炉燃着红红的火焰,不时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那是父亲利用农闲为乡亲们义务服务呢,打制刀具啦铲子啦这类的小东西。作为铁匠父亲最得意的作品就是我家现在还使用的菜刀:用上好的钢材打制,刀背呈弧形,刀刃锋利无比,比市面上买的刀好使的多。无论是造型还是质地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
父亲还有一种从老鼠嘴里夺食的本领——掏老鼠窖。秋收季节,庄稼都成熟了,老鼠乘机把整穗整穗的麦穗拉进洞里储存起来。遇到父亲,算老鼠倒霉。父亲总能找到老鼠的粮食窖,然后把整窖整窖的粮食搬回家。回家后,筛去沙土,收拾出干净的麦粒积攒起来。记得有一年父亲陆陆续续从老鼠嘴里夺回的小麦整整装了一大口袋。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那袋小麦给我们一家带来多大的欢乐和温馨啊。
父亲还有乘农闲捞鱼、搬蘑菇的雅兴。村子西北面有一个淖(湖),淖里有鱼。夏天下过大雨之后,淖里的鱼常常随着水漫出来,整个草滩遍地都是水,都是鱼。那时候的父亲好像有使不完的精力,忙完一天的农活,他还要带着自制的网兜去捞鱼。天黑了,月亮升起来了,淡淡的月光。晚上的鱼都脊背朝上悬浮在水中,好像睡着了,即使你走到它的跟前它也不会察觉。父亲左手拿手电筒照着水面右手拿着网兜,轻轻趟着水。一旦看到水下树棍似的黑色鱼脊背,就拿网兜迎头一戳,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鲫鱼就入网了。就这样,一条条小鱼陆续进入父亲的网兜。不知不觉东方的天空发白了,父亲踏着朝霞挑着满满两大筐鱼回家来了。母亲把吃不了的小鱼晒成鱼干,我家就一年四季都有鱼吃。
父亲爱搬蘑菇。盛夏或者秋初是坝上草原起蘑菇的季节。蘑菇喜雨,雨后的早晨父亲总是天还不太亮就出发了,披着朝霞趟着露水,穿梭在草原上寻找蘑菇。搬蘑菇也得有技巧:须得认识蘑菇圈;找到蘑菇圈后还得俯下身子细细地看,寻找那些顶起土包的地方,蘑菇通常就在土包下面。父亲视力好,又熟知蘑菇圈的位置,所以搬到的蘑菇也特别多。到吃早饭的时候,父亲会提着满满一大网袋蘑菇回来。吃过饭以后照样扛起锄头下地干活。
正是由于勤劳,在那个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年代里父亲能让一家人吃得饱穿得暖。我们兄妹四人一直过着比别的孩子更优越一点的生活。
父亲性情温和慈爱,从不打骂我们。像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那样,拙朴的父亲不善于表达,记忆中他好像从来没抱过我。小时候不懂父爱,总觉得父亲不爱自己,因此跟父亲很生疏。
最早意识到父爱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那年我在离家15里地的乡政府所在地读书,有一次上体育课,我在操场边上和同学说话,听到有人喊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父亲隔着墙探进头来叫我。他是来办事的,知道这天是星期六,顺便来接我回家的。那时候我就想:噢,父亲原来也惦记着我啊!
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渐理解了什么叫父爱如山。“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是我要说的是儿行千里“父”也担忧。我十多岁就离开家到外面读书,初中、高中、大学,直到现在,每次回家都能感受到那种弥漫于亲情间深沉的父爱。父亲一向沉默寡言,孩子们回到家,他也不多说话,而是默默地拿出好早已准备下的东西,小到腌渍的杏瓣儿、蘑菇、西红柿酱、瓜果蔬菜,大到十多斤的胡麻油,整袋的莜面,不由分说给你装在袋子里,捆到摩托车上。
不仅爱幼,父亲还是尊老的典范。他对外祖母的尊敬和孝顺一度被村里人传为佳话。祖父兄弟三人从山东出来在村子里开铁匠铺,后来祖父的二哥在老家娶了妻子后就回山东了,祖父的大哥终身未娶。只有祖父一人扎根在塞外,父亲十几岁的时候,祖母就去世了。除了一个哥哥(我伯父)之外,父亲在村子里没有其他亲戚。(伯父没成过家,就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也许是这个原因吧,父亲跟母亲一家人特别亲近。母亲兄妹七人(母亲是老二)。外祖父很早就去世了,留下六个未成年儿女。外祖母所面临的辛酸和苦楚可想而知。父亲娶了母亲以后就主动挑起了照顾弟妹的重任,什么脏活累活,他都主动承担。为给三个舅舅盖房子,父亲不止一次赶着马车到坝头上的段木梁买木头。路途遥远,山路崎岖,段木梁段山路更是凶险异常。父亲不止一次给我们讲诉他在买木头途中所经历过的种种险情。终于,在父亲和其他姨夫的帮助下,三个舅舅都相继顺利地成家立业了。现在每当说起这些事,舅舅们还心存感激。几十年的风雨同舟,父亲始终把母亲家的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来看待。对待外祖母更是无话可说。那时候,物资匮乏,家里偶尔有了什么好吃的总要分成八份。我们一家六口,再加上伯父和外祖母总共八个人。其中外祖母那份一定是最好的,这一点,在我家都已经形成习惯了。如果东西少,就全部留给外祖母。记得那年,外祖母的身体已经很衰弱了,家里也没什么好吃的来孝敬她老人家,父亲就去捞鱼,却只捞到两条小鲫鱼。回家后给外祖母蒸熟了吃,外祖母却无论如何也不肯动筷子,她是不忍心吃不下。父亲急了,亲自下手为外祖母拣去鱼刺,把鱼肉送到外祖母嘴里,外祖母当时就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直到临死外祖母仍念念不忘父亲对她的好,她不止一次拉着母亲的手含着热泪说:“我闺女有福,嫁了个好女婿,妈走了也就放心了。妈一辈子都忘不了你女婿,他真的比儿子还要亲呢……”
就这样父亲爱惜母亲爱惜母亲的家人,母亲感恩父亲。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父母是我所见过的最恩爱的夫妻。他们俩一辈子没打过架吵过嘴,最多就是母亲唠叨父亲几句,也是因为母亲认为父亲太不懂得爱惜自己,她心疼。父亲是热心肠,会的手艺又多,因此是村里的大忙人。即使是天阴下雨,也难得休息,总有人乘农闲找他帮忙。父亲给人帮忙从来不收工钱,都是义务劳动,母亲对此很不满,倒不是因为不赚钱,主要是心疼父亲。
经常到我家吃饭的人会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一有客人在,父亲总是把好吃的菜推到客人面前,自己很少夹;母亲则除了照顾客人还要照顾父亲,负责给父亲夹菜。有时候有不熟悉的客人在,母亲不好意思老给父亲夹菜,就会在饭后背地里跟我们唠叨,责怪父亲只知道干活不懂得享受。我知道她又心疼父亲了。我总在想父亲对人的真诚无私真可以说达到了近乎忘我的境界,而母亲对父亲的偏袒护佑也达到了一种近乎偏执的程度,这真是不可思议。
几十年的相濡以沫,互敬互爱,父母的感情就像成年老酒,越老就越清冽可口醇香扑鼻,令人陶醉。每次回家,心灵都会得到一次的洗礼。回头审视自己的婚姻,风风雨雨吵吵闹闹十几年,和父母相比彼此多了些对对方的苛求,少了些宽容和付出。父母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些做晚辈自私和浅陋的一面。
父亲极富同情心。他见不得可怜人。村里有个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没儿没女,身边没人照顾,父亲经常给他送去热气腾腾的饭菜。老人生病后他就到他家里去伺候,亲自端茶送饭,直到他病情痊愈。他用莜面打发乞丐,“一给就是一海碗”(汪曾祺语)。
别以为父亲就是地地道道的好人一个,父亲也有不少缺点呢。他的倔劲儿上来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他认准的道理没有谁能轻易说服他。他总爱跟人争论,即使争得脸红脖子粗也从不认输。文革后期大队经常开会,父亲总爱在会上睡觉。有一次县里派下去的领导亲自主持会议,父亲的呼噜声比领导的讲话声还要高。这位领导很生气,就说了父亲几句,父亲不但不认错还振振有词,理直气壮。他的歪理弄得这位领导哭笑不得,幸亏这位领导大人有大量也没跟他一般见识,要是遇到一位心胸狭窄的领导在那样的年代还不知道要怎样呢。
倔强、耿直而又真诚善良的父亲就这样坦然地、积极乐观地行走在天地间,面对困难他从没有退缩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尽职尽责地努力扮演好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每种角色他都演得很成功,很出色。他总是把吃苦留给自己,把享受留给别人,淡定从容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享受着生活赋予他的简单纯朴的快乐。
要说父亲这辈子对不起谁,那只能说对不起他唯一的儿子儿媳,我的哥哥嫂子。在哥嫂发家致富方面没能帮得上忙。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哥哥十多年前就开着拖拉机到北京去讨生活了------搞拆迁。眼瞅着拖拉机换成了大卡车又换成了大吊车大铲车,哥哥的事业越做越大了。产业多了,需要有人照料,嫂子曾专门回家来接父母,让他们到北京去帮着照料生意。可是,父亲就是一根筋——不去!结果嫂子是扫兴而归。到现在,每说起这件事嫂子还耿耿于怀。在这里我只想对嫂子说:请理解父亲!理解他作为一个热爱田园的农民对土地的感情,理解他作为一个老人对故土的依恋;父亲从不伤害别人,更何况是他的儿子儿媳!如果不是因为太不情愿离开这片养育了他几十年的土地,又何至于此呢!
如今年逾古稀的父亲身体依然硬朗,依然能爬坡上梁。拾树枝,拣牛粪,搬蘑菇,挖野菜,样样不漏趟儿。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父亲曾得过很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和腰间盘突出,两条腿肿的厉害不能下地,各种治疗方法都用了,就是不管用。在张家口的姐姐听说有人服用“完美”保健品治好了很严重的类风湿,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让父亲服用,出人意料的是服用该产品以后父亲的病居然奇迹般一点一点好起来了。腿不肿了,腰也不弯了。也许真是上天睁眼吧,让父亲老年拥有健康的身体。如今父亲又能够疾步如飞行走在他熟悉的田间地头了。(这件事改变了我对保健品一贯所持的偏见。)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一向慈爱但表情严肃的父亲如今居然有返老还童的迹象!以我女儿的作文为证。女儿在一篇题为 《姥爷》的作文里这样写道:“……炕上就只剩下我和姥爷,我们俩开始轮流做鬼脸,我们每次的面目表情都极丑,但仍不顾形象。不只是饭后,就连刚睡醒,扫院子,看电视时也常伴随着这样的鬼脸。我知道这是只属于我和姥爷的沟通方式……”看到了吧,父亲居然用做鬼脸的方式和外孙女沟通!小时候他可从来没向我做过鬼脸。老小孩,老小孩,人越老越像小孩子,看来说的没错。唯愿父亲能继续保持一颗童心,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生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