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两悠悠
萧红,民国时期著名女作家,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散文集《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小说《呼兰河传》。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生平却遭遇贫穷、战乱、疾病、离乱,曲折的情感,一直在追逐着她,缠绕着她。她的人生起伏跌宕,她的情感忽明忽暗,她的创作如泉喷涌,她的生命在31岁那年,戛然而止。萧红,出生于哈尔冰市呼兰区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父亲暴虐跋扈,祖父年迈无暇照顾她,她生长在一个缺爱、冷漠、封建的旧式家庭,她得到的知识只是从书本里学来的,生活中的行为无人约束,慢慢的形成叛逆、自私、冷酷的性格。长大了的萧红渴求异性的爱,渴求自由,渴求婚姻自主。为了自由为了自主,她逃离了她的封建家庭,也逃离了婚姻。为了追求自由解放,为了逃离旧式婚姻,从北方一路向南,从哈尔滨到武汉,从武汉到香港。
但是,无论旧式妇女,还是新新人类,如果经济不能独立,如果依附于男人,那么就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那么就得仰仗男人的鼻息,就得唯男人是从。无论你才高八斗,还是倾国倾城,如果不能做到自尊、自立、自强,就会沦丧在男权之下,生活才会颠沛流离,才会衣食堪忧,悲剧的命运就可想而知。
首先,萧红在逃离家庭之后,很快就被未婚夫寻到,也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他又和未婚夫同居了。既然当时不同意,要逃婚,现在又同居,让人无法理解。可能未婚夫带着钱,可以暂时坚决食宿问题,没有钱的女人,向钱低头,暂时可以谅解。半年之后,萧红怀孕,开支越来越大,未婚夫不堪重负,扔下了萧红,独自而去,致使萧红欠下宾馆巨额债务,无法偿还,宾馆老板声明要把萧红卖到妓院。萧红就读于哈尔滨女子学校,肚子里是有学问的,在茫茫大地皆草莽的旧中国,谋得一份女教员的职务,按说是完全可以的。半年的时间,足可以出去谋份工作,那怕钉鞋、售报、帮工,两个大活人,居然大眼瞪小眼,就等着一天天债台高筑,不相互离弃才怪。
其次,萧红在怀孕期间,认识了萧军。萧军是辽宁人,豪爽威猛,两个文学青年一见如故,很快坠入情网。后来萧军伙同朋友,一起把萧红救了出来。而且,萧军身体力行,冒严寒,忍饥饿,外出四处打工授课,养活产后在家待业的萧红;并且帮助和鼓励萧红尝试写小说,逐渐发表,逐渐迈入文学的门坎。可见,萧军不仅是萧红生活中的伴侣,还是文学上的挚友。但文学当不得饭吃,当文学渐渐褪去了其神秘的色彩,当柴米油盐的琐碎渐渐融了进来,当生活渐渐趋于平淡,各自的性格特点逐渐不再掩盖,萧红的多愁善感,萧军的坦荡豪爽,一个是长不大的小女人,一个是粗拉拉的豪爽汉子。两个性格各异的人产生了矛盾、交锋之后,萧军慢慢开始动手打萧红,慢慢的萧军外面有了女人,慢慢的,萧红身心皆伤,慢慢的,萧红心如死灰,她要脱离这个男人,脱离这份不明不白的同居关系。
再次,当萧红慢慢对萧军失望,对居住在一起的端木蕻良产生了好感,据资料记载,端木性格内向,孤傲,文质彬彬,与萧军的粗犷、豪放、野气形成鲜明对比,加之端木的观点常常和萧红一致,当萧军和萧红发生争吵时,端木总是站在萧红的一边,而且称赞萧红的作品超过了萧军的作品,这让萧红感到很受用,女人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继而萧红感情的天平渐渐倾斜了过来。直到萧红和萧军提出彻底分手,萧红要的是,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相互的谅解,爱护以及体贴的生活。
但是,人无完人,当萧红和端木正式组成家庭,过柴米油盐的小日子时,萧红才发现,端木并非自己理想的家庭人选,端木从小受到别人的照顾和溺爱,依懒性很强,而且生活能力很差,根本不会给萧红丈夫的爱以及呵护,很多的时候,他反过来让萧红照顾他,呵护他。这使萧红苦恼万分。更要命的是,当武汉、香港沦陷之后,端木自己先走了,根本没有和萧红生就一起生,死就一起死,真正的体现了夫妻本是同林鸟,灾难来临自己飞。
呜呼,萧红,你真是遇人不淑,你的命运堪称多灾多难,母亲早逝,父亲凶暴,逃婚、私奔、怀孕、被弃,战乱、饥寒交迫、贫病交加,最终客死他乡。
萧红作为作家,她是成功的,在萧军的帮助下,完成了散文集《商市街》,由于鲁迅的奔走和帮助,长篇小说《生死场》得以出版,传记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获得亚洲文坛世纪百强中文小说。在短短的十年创作生涯中,写下了洋洋1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增添了一道靓丽的色彩,奠定了自己在在中国现代文学上的地位。
萧红作为女人,她是失败的,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萧红的不自立,不自爱,不自省,总是依靠别人。她一生追求独立,却一直无法自立,她向往自由,却一直没有自由,她及其多情,却又及其自私,她反抗父权,反抗专制,最后却成为男权的另一种牺牲。她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从一种依附另一种依附,不自立的女人何以立于世界,何以能挺直了摇杆,何以能扬眉吐气。
萧红作为母亲,她是自私的,她的冷漠表现在孩子上。当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后,为了能和萧军在一起,她坚决不要这个孩子,任凭孩子在隔壁的房间哭声震天,任凭奶水打湿前襟,任凭周围人苦苦相劝,她都不为之动容。直到孩子送人,从此了无牵挂。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萧红的自私、冷酷。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处,萧红的可悲在于,冷酷和自私。她的才华让人钦佩,她的境遇让人同情,她的行为让人可恨,她的结局让人唏嘘。战乱、贫穷、离乱、逃亡。“平生受尽白眼和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是萧红在异乡,孤苦地离开人世之时,留下的最后的遗言。令人动容,令人悱恻。一颗耀眼的文学明星,过早的夭折了,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唏嘘和感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