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阳光 发表于 2015-5-1 08:05:03

大风起兮云飞扬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刘邦《大风歌》
    如果说项羽的《垓下歌》是一个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刘邦的《大风歌》就是一个胜利者的悲哀。项羽从一个贵族,从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走到穷途末路,无疑是悲哀的。刘邦从一个草根,从一个乡间地痞无赖,成为大汉朝的开国之君,他是兴奋、踌躇满志的。然而他表面上荣归故里的得意,掩藏不了内心深处深刻的恐惧和悲哀,这首《大风歌》就反映了,刘邦这种矛盾的心情。
    “大风起兮云飞扬”,表明了刘邦起身于风起云涌的乱世。秦末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逐鹿中原,刘邦也起身于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中。他知人善任,擅长笼络人心,很快就组建了属于自己的队伍。在与项羽的角逐中,他以他高超的政治手腕战胜对手,他的胜利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刘邦的胜利是依靠许多支队伍协同作战完成的。这些队伍,有的是他的盟军;有的虽隶属于自己,但由于久经沙场战斗力很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刘邦不得不许以封王将相来笼络他们。在打败项羽之后,如果他们联起手来对付刘邦,他将无法招架。因此,刘邦登上帝位后,只得将那些队伍的头领封王,分割给他们大量的土地。
    然而,睡榻之旁岂能容他人打鼾?虽然刘邦坐了天下,内心深处无一天不在担忧他们谋反,他采用的策略是陆续各个击破的办法,把他们逐步消灭。他的结发妻子吕后,没废一兵一卒帮他杀了心头大患韩信和彭越。
    九江王英布起兵谋反,由于英勇骁战,刘邦不得不御驾亲征,在杀掉英布后,刘邦得胜班师回朝,路过自己的家乡沛县,他把昔日的亲朋好友聚集起来,共同欢饮数十日。席间刘邦酒酣,即兴慷慨起舞,唱起自己亲创《大风歌》,伤怀泣下。
    “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在风云变幻之际,刘邦举兵于田亩之间,在群雄争逐,碧血黄沙时,他有幸得到帝位。所谓乱世出英雄,倘若没有秦末天下纷争的大环境,他是没有机会被推倒风口浪尖的。在乱世中,除了机遇,他也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得到了天下。总之,刘邦能夺得天下,有一定的机遇和运气,其次才是主观的努力。这对于出生低微的刘邦来说,能被前呼后拥,衣锦还乡,怎能不感到踌躇满志!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焦虑是情有可原的。虽然他侥幸得到天下,可是有那么多功高震主的异性王侯,在虎视眈眈他的权杖。他的政权还没有得到稳固,他的中央集权,很有可能被那些割据的诸侯王架空。再就是北方匈奴时常侵扰边土,内忧外患常搅得他夜不能寐。因而他焦虑“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出生低微,除了擅长笼络人心,耍一些政治手腕,别无他长。而他手下韩信等人,才能均在其上,因而这些劳苦功高的开国元勋们,心中多多少少有些藐视刘邦。在与项羽的角逐中,他屡战屡败,没有一次不是被项羽打得四处逃窜。更有甚者,他在逃亡过程中嫌车马重,三次踹年幼的一双儿女下车。他的老父被项羽抓去要油烹,他竟然厚颜要项羽不要忘了,分他一杯羹。他的这些所作所为,多少会让人轻看几分。
    刘邦的最后一次胜利,除了项羽的自身原因外,不过是他擅长用人,用四面楚歌声耍了项羽而得胜。说到底刘邦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真本事,所以他怕驾驭不了手下群臣,害怕他们会起兵造反,因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
    历史上和他有着同样焦虑的还有朱元璋。因为这两人都是出生低微,自己没多少本事,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靠的是机遇和他们的政治手段得到天下,所以他们总怀疑别人会谋反,因而朱元璋采用炮轰功臣楼,诛杀功臣,说到底他们是没自信。
    宋太祖赵匡胤坐拥天下后,担心别人也会效仿自己黄袍加身,他的做法比朱元璋的杀戮文明些,采用“杯酒释兵权”。因为赵匡胤是后周的一员武将出身,他很清楚自己发迹的原因,所以登基后立下祖训“以文治武”,这就为宋朝屡遭外来侵略的屈辱史埋下伏笔。
    其实安邦定国需文治武功并行,缺一不可。纵观历史,靠武功治国皆不长久,秦朝和元朝就是先例;仅靠文治也不行,宋朝江山一路风雨飘摇,受尽侵略屈辱;而唐太宗李世民文韬武略,四方来朝臣服,谱写了不朽的中华盛世大唐飞歌。
    李世民建立凌烟阁,纪念与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二十四功臣,他有如此宽广的胸襟,天下贤士怎能不趋之若鹜?对待四方少数民族,他宽宏尊重,传播给他们文化和先进的耕织技术。他海纳百川,施行仁政,从谏如流。他在位二十年期间,民间出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民安居乐业太平景象。因各国被李世民的文治武功,更多的是人格力量折服,所以边境太平,几十年没有敌国来犯,这也就很少要守军守边,这与刘邦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惶恐,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境况。
    刘邦在铲除异姓王后,发现自己能顾及到的只有汉中那块地盘,而边地是鞭长莫及,所以他又加封了一些刘姓王驻守四方,稳固自己的政权。在他年纪大时,发现吕后的外戚势力逐渐壮大,为了防止政权旁落他人,他和他的群臣们订立白马之盟,非刘姓的异姓不得加封为王。
    他以为有了这个盟约就可以制约吕后,实际上是在他死后,吕后女主垂帘称制,且把他的儿子杀死的杀死,饿死的饿死,吓死的吓死,自杀的自杀,不过这个白马之盟多少让吕后有所顾忌。其实不要吕后打破他的盟约,就是他自己封的刘姓王的后嗣,在他死后几十年里,也为谋夺皇位而自相残杀,在汉景帝期间就发生了“七王之乱”,当然这是后话。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不仅是刘邦内心的深深忧虑,历朝历代皇帝都有这样的忧虑。要想国运长久,就要文治武功,施行仁政;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不拘一格,善待人才,广纳天下贤士为国所用,方能免除这样的忧虑。唐太宗李世民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老百姓才是国之根本。热爱自己的子民,心系民生,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风起兮云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