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 发表于 2015-5-1 07:52:10

不一样的印象

    你到一个地方去,游了山,玩了水,逛了老街,拜了古庙。齐了,收拾行李,走人。这时,你觉得似乎还缺了点什么,说不清对这个地方总体的印象,脑子里只是堆积着印象的碎片,没有一根线把它们穿起来,拼起来。碎片难以保存,时间一长,就遗失了。

    如今,许多城市开发了“印象”节目,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物产融为一体,有的还以自然的山川、江湖、草原为背景,以歌舞剧的形式演出。它起到了一根线的作用,把你的印象碎片串联起来,使你形成了对这个地方总体的认识,说白了,给印象打包。

    呼伦贝尔有这样的“印象”演出。夜间,在草原上。真人,真马,真刀真枪,真牛真羊,真帐篷,活现了牧民的草原生活,以及成吉思汗的英雄史诗。在呼市博物馆有着一幅超大型的全景油画,据说其长度是世界油画之最,画的是成吉思汗成长的历程,但远不及这“印象”演出来得生动。它是活的历史,活的画卷,似乎你也在历史里,也在画卷中,似乎成吉思汗纵马从你身边驰过,似乎你也是横扫欧洲的马队中的一员。

    在九寨沟看过一次演出,在剧场。演出开始时,幕布上出现了一只天眼,此时雷声滚滚,佛号声声,天眼开了,射出万道毫光,我仿佛被电击了一般,浑身战栗。这是一个多幕的歌舞剧,一个老阿妈只身去拉萨朝圣,身边只有一只小羊羔。通过老阿妈沿途所见所闻,展示了藏区的生活风情。整台演出抓人魂魄,神秘深奥的藏传佛教,浓郁多彩的藏区风情形成了强大的气场,牢牢地控制你,由不得你想别的,做别的。演员都是当地的少男少女,肤色黝黑,有几个还是康巴汉子,身材挺拔,眉目俊朗,如雄鹰一般矫健犀利。他们的表演自然本色,他们在生活中应该就是如此歌唱,这般舞蹈。

    在开封,也有着一个不错的演出,叫《大宋.东京梦华》,古时开封称东京和汴京,也叫汴梁,做过七朝古都,曾十分富足繁华,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记录了当时开封的盛况。演出在清明上河园中,背景是层层叠叠的楼阁。演出由辛弃疾、苏东坡、柳永、李煜、岳飞等几首诗词作为主线串联而成,演出有动有静。静则情意缠绵,轻歌曼舞,长袖飘飘,一轮明月之下,太平盛世;动则壮怀激烈,金戈铁马,杀伐之声震天,几百个火把将湖面映红,好个满江红。

    看了好的演出,如同饭后一杯香茶入喉,口齿留香,周身舒泰,有心满意足之感。演出不是包装,而是提炼和升华,在创作者的笔下,一个城市,一个地方有了故事,有了色彩,有了韵律,有了情感,它们变得生动鲜活。

    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演出,令人不舒服,如同被卡住了,呛住了,不顺当,难消化。武夷山有个“印象大红袍”的演出,据说是茶商出了钱,专门宣传大红袍的。演出格调不统一,有正剧,也有插科打诨,有虚幻,也有现实,如同一个人头戴方巾,上身穿西装,下身穿沙滩裤,脚上蹬溜冰鞋,嘴上一会诗文,一会郭德纲。这个演出半古半今,半俗半雅,半生不熟,让人怎么咽得下去。“印象大红袍”做乱了,夹生了。

    杭州有“印象西湖”,做小了。数千年来,在西湖周边发生了多少动人的故事,流传着多少经典传世的诗篇,留下了多少风云人物的足迹。西湖是一个真真正正有故事的地方,有的地方也有故事,假的多,真的少。西湖的故事是历史,有据可考。白居易和苏东坡在西湖清过淤,筑过堤;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王信奉佛教,在西湖周围兴建寺院、宝塔,一时有佛国之称;临安曾是南宋首都,风花雪月,温柔乡是也;康熙和乾隆多次南巡游西湖,留下说不尽的野史趣闻。西湖一步一景,两步一个故事,仅拿一个许仙白娘子的传说来说事,如同一张大纸做了扇面,一块大布做了鞋垫,大好材料,做小了,糟蹋材料了。

    桂林有“印象刘三姐”,做窄了。仅仅是漓江山水,捕鱼张网,仅仅是色彩炫目,场面唯美。只觉得视觉享受,缺少历史和文化的厚重,少了一块能压得住台面的有分量的基石。

    刘禹锡诗云: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实际上每个地方都有龙,只不过是画在壁上纸上。“印象”节目做好了,可做点睛之笔,将纸上之龙点活,从纸上跃然而出,喷云吐雾,生灵活现。来也来了,玩也玩了,真希望每到一个地方,都能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一个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印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一样的印象